| 投稿
高一生物 高一地理 高一历史 高一思想政治

语文试卷-江西省赣州中学2024-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

更新时间:2025-03-24 14:55:17

试卷分类:高一语文

浏览人数:4人

来自会员:未来

收藏操作:

免费说明:开放式免费下载

高中、高一、2025年语文试卷、江西省赣州中学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,教育小助手通过百度云盘、腾讯云盘分享Word版资源文件:语文试卷-江西省赣州中学2024-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,若想获取Word版资源,请点立即下载!更多试题详解、参考答案、解析应有尽有,并且有海量历来真题,家长想要孩子提优就来下载打印刷真题吧

语文试卷-江西省赣州中学2024-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(图1)

语文试卷-江西省赣州中学2024-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(图2)


4.①哲学层面、主体需人且人有主观能动性,人工智能无自我意识不具主体性
②法律关系上,拟制主体根基与人相关,赋予脱离人的人工智能主体地位背离宗旨。(4分)
5。①技术研发关注对人性影响,确保增进福祉,不削弱人性价值。
②人机交互认识其自主性,引导积极影响,避免利用人性脆弱。
③秉持“智能向善”,让其发展符合人类价值观。(6分)
6。C可看出宝玉具有平等意识,而初入贾府的黛玉似乎还不能免俗”说法错误。宝玉看黛玉,满眼是
其风流气质,说明宝玉注重的是人物的自然本色和内心的性格气质,黛玉看宝玉,看完宝玉的穿着、
外貌,然后惊觉像是哪里见过。说“可看出宝玉具有平等意识,而初入贾府的黛玉似乎还不能免俗”牵
强附会。
7.D“对于宝、黛、钗三人,不仅用了大量笔墨描写其衣着打扮“说法错误,对于林黛玉,并没有用大
量笔墨描写其衣着打扮。
8。①宝黛初会,宝黛两人都产生一种心灵感应,都感到似曾相识。为后文两人生死不渝的爱情历程
张本。而宝玉、宝钗初会则没有类似一见钟情的描述,点出宝黛二人的情感与宝玉、宝钗的情感不
同,宝黛二人心意相通,灵魂契合。②宝黛初会,因黛玉无玉,宝玉第一次捧玉,见出他对黛玉
感情之深,照应“木石前盟”:宝玉、宝钗初会,两人互相看对方的通灵宝玉和金锁,并通过鹭儿的
口暗示通灵宝玉和金锁是一对,照应“金玉良烟”。作者借此点出了宝、黛、钗三人的感情纠葛。
(意思对即可,4分)
9.“林黛玉抛父进京都”好。①“抛”字作抛弃讲,主观上由于难以抗拒的原因被动放弃。回目的意思是
林黛玉是客观上被动抛舍下自己的父亲林如海,主观上不愿离开父亲。可以看出父女的情感,又有
悲剧意味。②同时“抛父”还可以制造悬念,小女孩怎么能做出“抛父”的举动呢?吸引读者阋读。
③与第四回薛蟠很想进京一览京都繁华形成对比。林黛玉是不得已进京,薛蟠是追不及待进京。
(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即可,6分)
10.答案BEG(3分)
解析:“轻死以行礼谓之勇”与“诛暴不避强谓之力”结构一致其后都应断开即B、E处断开:第一个
“也”为语气词,表示停顿其后G处断开。
11.CC错误。两个“安”意思和用法均不同。使…安定/安稳,稳定。
12B“推侈、大戏、费仲、恶来之类贤士”错误由材料二“任之以力,凌天下威觀无罪,崇尚勇力,不
顷义理,是以桀、對以灭股、夏以衰”可推断出晏子认为这四人是票尚勇力、滥杀无辜、侵乱天下
的不义之徒,并非贤士。
13.(1)却只想凭借勇猛有力气在世上立身那么,诸侯如果这样做就会使国家陷于危亡,大夫如果这样做就
会使家族衰败。(4分)
(2)您说得太好了(不过)我有个毛病(缺点),就是喜爱勇武。(4分)
14.①晏子倡导“礼义”之仁“勇”反对欺凌违义之暴“勇”。②孟子倡导保境安民之大“勇”反对敌一人之
匹夫小“勇”。(5分)
解析:材料一,由“轻死以行礼谓之勇…汤武用兵而不为逆并国而不为贪.仁义之理也”可知晏子倡导
“礼义“之仁“勇”由“足走千里手裂兕虎.…不顾义理是以桀、纣以灭股、夏以衰”可知,晏子反对欺凌
违义之暴“勇”。
材料二,由“王请大之。《诗》云…此文王之勇也,文王一怒而安天下之民不好勇也可知,孟子倡
导保境安民之大“勇”由“王请无好小勇…敌一人者也”可知孟子反对敌一人之匹夫小“勇”。
[参考译文]
材料一
齐庄公常尚勇猛有力气,不顾及推行仁义。勇猛有力气的人,对国家毫无顾忌,以致君主的内外亲族
不进献忠言,近臣不规劝过失。因此,晏子拜见齐庄公。齐庄公问:“古时候也有只凭借勇猛有力气在世上
立身的吗”要子回答说:“我听说,看轻生死而拉行礼义叫作勇,铲除残暴之人而不畏强权叫作力,因此能
凭借勇猛有力气在世上立身,就是因为拉行礼义啊。成汤和周武王起兵却不能算作瓶乱,吞并别国却不
能算作贪婪,因为符合仁义的道理。铲除残暴之人不畏强权,谦灭有罪者不担心人多,是勇猛有力气的行
为。古代那些被称为勇猛有气力的人,是推行礼义的人。现在,在上行事不将合仁义的道理,在下没有诛
灭有罪者、铲除残暴之人的行为,却只想凭借勇猛有力气在世上立身,那么,诸侯如果这样做就会使国家
陷于危亡,大夫如果这样做就会使家族袭败。从前夏朝表亡时,有推侈、大戏:般商衰亡时,有费仲、恶来。
他们的脚能行千里,手能撕裂单牛和老虎,桀、對听任他们凭借力量欺压天下的人,恃其成梦以诛杀无罪
的人常尚勇猛有力气,不顾及推行义理因此桀、纣灭亡般、夏表亡。现在您自己常尚勇猛有力气,不顾
及护行仁义,勇猛有力气的人,对国家毫无顾忌,靠咸梦强权立身处世,行为过分残暴,君主的内外亲族不进
献忠言,近臣不规劝过失违反圣王的道德,语袭已经灭亡了的君主(桀、纣)的行为,以此存身立足的,我晏
婴没有听说过。”
材料二
齐宣王问道:“和邻国相交有什么原则吗
孟子答道:“有。只有仁爱的人才能够以大国的身份来待奉小国,所以商汤侍奉葛国,周文王侍奉昆夷:
只有聪明的人才能够以小国的身份侍奉大国,所以古公宣父侍奉獯期,勾践待奉吴国。以大国身份侍奉
小国的,是乐于接受天命的人;以小国身份待奉大国的,是畏棋天命的人。乐于接受天命的人足以保全天
下,畏惧天命的人足以保全自己的国家,(正如)《诗经》上所说:“畏惧上天的威严,所以能得到安定。
宣王说:“您说得太好了(不过)我有个毛病就是喜爱勇武。”
孟子答道:“那就希望大王不要喜爱小的勇武。用手按住剑怒视说他怎么敢抵挡我呢”,这是匹夫之勇,只
能与一个人对抗。希望您能够喜爱大的勇武。《诗经》上说:“我王林然一发怒,整顿军队阻止侵莒的敌
人,增强周宝的福祉报答天下的拥护。'这是文王的勇武,文王一发怒使天下的百姓得到安定。《尚书》
上说:“上天降生人民(为他们)设立了君主,设立了老师。唯有他们能帮助天帝缓请四方,有罪者和无罪者
都由我负责,普天之下有谁敢违背上天的意志?"(如有)一人在天下横行霸道,周武王便认为是自己的耻辱
这是周武王的勇武而周或王也是一发怒而使天下的百姓得到安定。如今大王您如果也是一发怒而使天
下的百姓得到安定,天下的百姓还唯恐您不喜爱勇或呢!”
15.B“表明诗人因自己的才能有限而深感愧疚的谦虚胸怀"错误。应是诗人自己因为遭受他人诬谤
而离职,为有功部属未能得到应有奖赏而感愧疚
16.①豪在赤诚。额联一“愧”一“负”,表达了辛弃疾对有功部下不能给予提拔奖赏的愧疚之情。
②豪在胆识。颈联表现他观书深刻,知人如镜,论事直言无有畏惧,有胆有识,能仗义执言。
③豪在胸怀。尾联表达虽然自己仕途不顺,却祝愿劝勉部下前程广阔,青云直上,为国效劳。
④豪在爱国。尾联以国事为重,只要部属能够为国家效力,即使自己生活困厄也心甘情愿。
17.(1)为国以礼其言不让
(2)检柳荫后檐
桃李罗堂前
(3)尘满面
鬓如霜(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/狠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)
18.C本题考查学生掌握同词异境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。文中画波浪线处的“如”表示类比。
A“符合“的意思,与题干中的“如”意义不同。
B.“比如”是一个固定词组,整体表示举例。
C“像“的意思,表示类比,这与题干中的“如”意义相同。
D“及、比得上”"的意思,与题干中的如”意义不同。故选C。
19.A肃然起敞:B相差无几U如出一撒
A处,由前文“鸟筑巢的行为,虔诚得令人感动、心痛”可知,此处需要一个表达敬意又能体现这种庄
重感的成语,可用“肃然起敬”,肃然起敬:形容对某人或某件事产生了敬佩之情。
B处,由前文“井口般圆圆的”可知,这暗示了它与井底蛙所观的天空形状有相似之处,可用“相差无几
/如出一撒”。相差无几:彼此之间没有多少差距。表示二者距离很近或差别不大。如出一撒:比喻两件事情非常相似。
20③而是鸟的躯体:⑤使之终成椭圆的房子。
解析:③此处表并列,“而且”通常用于表示递进关系,不合逻辑,把而且"“改为而是”。
⑤“鸟在里面不停地边转边压,将“墙”朝前推,终成椭圆的房子”中途易撤,把“终成”前面应加上
“使其”或“使之”之类的字眼
21.甲:与其说是以嚎和爪筑巢:乙:如果连基本和谐都达不到
22.①观点一:应别除。作为一篇科普文章,语言应准确严谨,具有科学性。“啊”这样的感叹词过于
情感化、文学化,不符合文章风格。
②观点二:不应刑除。本文是一篇科学小品文,语言可具有生动形象的特点。“啊”这样的感叹词既
与后文的“竞”字相搭配,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对鸟类筑巢工艺的赞赏和惊叹之情,又使文章显得更为诗
意有趣。
23.审题:这是一道任务里动型材料作文题。
材料列举了当今生活中的现象,受消费主义和娱乐化影响。人们习惯了享乐,习惯了段子、金句
笑点等感官刺激,习惯将费力的文字转化成轻松的视听语言,为了远离“枯燥”,为了生活的快乐,享
受的快乐。第二段提出了裁然相反的观点—枯燥是生命的滋养。可见,材料的核心是“热佩与“枯
燥”。
首先需要理解“热闻”,热闻让人感受快乐,让人处在轻松舒适的氛围中,更多地享受生活。但是,
人一直处在热闹之中,就难以静下心来,沉潜其中,认真钻研。因此,人生需要“枯燥”,枯燥不是孤
独,不是寂寞,而是在枯燥无味中静心学习、工作、研究,从而学有所获,工作有成,研究深入,得
到成长。根据材料内容可知,命题人意在引导学生思考枯燥”的价值,探究亭受“枯燥”的原因、意义
等。
对此,试题给出任务指令,要求学生写一篇发言稿,谈论我们这些年轻人应该如何对待“热闹”与
“枯燥”。对此,考生写作时应抓住“热闹”和枯燥”这一对矛盾展开思考:一方面,可以追求热阀,享
受生活的快乐:另一方面,不应完全由着性子来,沉浸于热闹中不可自拔,不要一味拒绝枯燥的事情,
面对枯燥要学会忍耐。可列举善于忍耐枯燥而成功的典型事例,可阐述忍耐枯燥的原因及做法,可剖
析时代特点和社会需要,还可探究枯燥如何转化为快乐或者二者如何兼顾。注意联系生活实际,写出
自己的思考,观点鲜明,理由充分,论证有力。写作时注意发言稿的格式要求。
立意:
1理性看待“热闲”,接纳享受“枯燥”。
2热佩诚可贵,枯燥价更高。
3.热佩让人快乐,枯燥取得辉煌。
4.容得下热闹,扎根于枯燥。
5.在枯燥中发展自我,而非在热阁中迷失自我。
例文:
在枯燥中沉默进步
亲爱的老师、同学们:
你们好!
大数据时代。短视频快应用逐角竞争,表情包俗段子充斥网格。它们正在逐渐侵入我们的日常
生活。对此,有人沉浸于碎片化信息的快感精彩,在狂欢中寻找“热闲”,也有人发现“信息茧房“奶头
乐”的套路,清醒后重回生活的“林燥”。
而我认为,作为同上消费娱乐的受众,尤其是年轻人,应当慎重对待“热闲”,沉心专注“枯燥”。
首先,“热闹”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愉悦。网络环境中各种信息泥沙俱下,消费主义、泛娱乐化等
三观不正的意识极容易被误认为正确的娱乐方式。各种电商大搞“女王节”物化女性,短视领搞笑博主
无节操刷新道德底钱,而我们却将其当做“热闹”,乐在其中。当互联网没有成为便利生活的工具,反
倒阻碍了文化发展与思想进步,“热闹”将一文不值。因此,我们更应谨慎对待“热调”,看清其本质。
其次,“枯燥”也并非难让人心情愉悦。于个体而言,现实中的枯燥是锤炼思想塑造人格的工具。

样本阅读结束,请到下载地址中:阅读全文及下载

本站内容来自用户云盘共享,不承担任何版权及质量等问题,如有侵犯到你的权利,请来信证明你的权利,本站将来24小时内断开链接。

下载地址

  • 腾讯云盘
  • 百度云盘
下载插图

高一语文最新

更多>>

高一下载榜

更多>>

最新课件

更多>>